一份動物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療對自閉症行為缺陷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發現,大鼠心肌梗死與全身炎症和腸道通透性增加有關,導致社交行為紊亂。瑞士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的組合可預防和干擾心肌梗死後社交行為缺陷的發展,並保護腸道屏障的完整性。
另一個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與自閉症樣行為有關。對於在 ASD 母體免疫激活 (MIA) 小鼠模型中的雄性後代,觀察到了與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改變相關的 ASD 樣行為。該研究還發現,通過人類脆弱擬桿菌口服治療 MIA 後代,可以改善交流和刻板行為的缺陷以及相關的腸道通透性問題和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
然而,沒有觀察到這種共生對 MIA 引起的社會行為障礙的影響。有趣的是發現行為缺陷(例如社交行為)是由梭狀芽胞桿菌引起的,而梭狀芽胞桿菌相關代謝物 4-乙基苯基硫酸鹽是一種類似於 ASD 對甲酚(一種環境有機芳香化合物)的唯一鑑定(尿液)生物標誌物的分子。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孕期母親肥胖與患自閉症的風險較高有關。最近的一項小鼠研究表明,母體高脂肪飲食通過減少催產素免疫反應性神經元和腹側被蓋區可塑性受損而導致社會缺陷和腸道生態失調 。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落與自閉症、ADHD等神經發展障礙的發病有關。某些特定的益生菌,如瑞士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可能對防止和治療這些疾病具有潛在效益。此外,孕婦肥胖和高脂肪飲食可能會對胎兒腸道微生物群落產生不良影響,增加自閉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鼓勵孕婦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攝入有益的益生菌,對預防這些疾病非常重要。不過,由於缺乏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目前仍需進一步研究以證實益生菌治療的功效。
referenc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7477421630143X